体育热点

  1. 首页
  2. Our Projects
  3. 中日足球差距原因终于找到了,6岁学长传,12岁没技术!

中日足球差距原因终于找到了,6岁学长传,12岁没技术!

提到中国和日本足球之间的差距,相信不需要多做解释。日本足球早已发展成了“教授级”的水平,而我们却像处于“幼儿园”阶段。20年前,双方的足球水平大致相当,甚至我们还曾在某些方面占有优势。但20年后的今天,中国足球与日本的差距已经拉开了好几个档次。很多人不明白,为什么曾经相似的两国足球,差距会这么大?到底是在哪个时刻,我们与日本的足球逐渐拉开了距离?

如今的日本足球不仅在亚洲名列前茅,在世界足坛也是举足轻重的存在。他们能够与巴西、阿根廷等强队过招,甚至能战胜像德国这样世界级的对手,这充分证明了他们的实力。日本足球拥有不少在五大联赛效力的球员,这样的成绩,不免让中国球迷羡慕不已。而相比之下,我们还在为进入世界杯而奋斗,形势让人感到无比沮丧。这样的对比,怎能不让人感到愤怒与无奈?那么,我们与日本足球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拉开了如此巨大的差距呢?

最近,宋凯与杨旭的对话引起了广泛的讨论。宋凯在场边观察了数小时后说出一句话: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”这句话仿佛一把锋利的手术刀,精准揭示了中日足球差距的根本所在。日本足球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,主要源于他们从小就非常注重孩子们的基本功训练。一个动作必须练上千遍,只有掌握了这一动作,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。反观中国,我们却并不注重基础。几岁的小孩就开始被灌输战术思想,防守反击什么的从幼年时期就开始讲解,这真的是合适的做法吗?

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青训体系。以川崎前锋的教练为例,他强调12岁之前的孩子,应该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技能,集中练习传球、控球、变向和射门。每天触球超过3000次,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任务,而是一种生存本能。通过非对抗性练习打磨技术,在游戏和玩乐中培养球感,在失败中锻炼自信。日本教练相信,12岁前的技术积累是未来足球战术体系的基础,是所有足球知识的“底层代码”。只有掌握了这些最基础的技能,才能在进入更高水平的梯队,乃至成年队时,游刃有余。相比之下,我们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呢?

FB体育在线直播平台

中国的青训,大家应该不陌生。在这个阶段,本应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,像日本孩子那样,先练传球、控球和射门这些基础动作,但我们的青训却充斥着拔苗助长的做法。6岁的小孩就开始练习长传冲吊,8岁就学习防守反击,10岁就开始研究定位球战术。这样的做法不是青训,而是在做战术速成的“速成班”。你给这些年纪尚小的孩子讲这些复杂的内容,他们能听得懂吗?他们甚至还没掌握最基本的控球能力,稍微一碰球,球就飞出好远。这样的训练方式,难道能真正提升球员的水平吗?

一位曾在中超执教多年的教练也曾谈到自己的感受。当他看到中国球员的技术水平时,不禁心生疑虑:“怎么这些球员的基本功这么差?传球距离五米远,本来很简单的接球,结果一碰球就飞了。”他表示,这么差的基本功,怎么能进入一线队?难道是走了关系?他还提到:“你要教战术,但战术的基础是球员的基本功。你是来教战术的,不是来教他们如何控球、接球的。”这个现实让人不禁感到扎心:如今中国足球根本没有抓住青训的根本,而是本末倒置了。

黄强歪谈体育认为,中日足球之间的差距,不是简单的一点差距,而是一个巨大的鸿沟。20年前,我们与日本的足球水平差不多,甚至还强一些。但20年后的今天,我们与日本的差距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档次,甚至可以说是几个档次。日本足球已经达到了教授级水平,而我们仍停留在幼儿园阶段。正如宋凯与杨旭的对话揭示的,12岁之前,他们并不学习战术,而是专注于基础技能的训练:如何控球、如何传球、如何射门,每天超过3000次触球。先把基本功打牢,是他们青训的核心,而这一点,中国青训却做得非常不到位。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教导各种复杂的战术理论,然而这些孩子连最基本的控球、接球动作都做不好。几年后,他们对战术烂熟于心,但在场上却经常做出一些低级失误。如此下去,不仅不会进步,甚至会把足球的未来搞得一团糟。

这就是中国足球与日本足球差距的真正原因。如果继续这样做下去,再过100年,也无法赶上日本。

中日足球差距原因终于找到了,6岁学长传,12岁没技术!